Wednesday, April 3, 2013

最近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们村里的文化生活单调, 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可是随着各种在线视频公司的蓬勃发展,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 "忙碌"了一天的我也可以在一家老小都睡下后开始精神文明建设. 

King's speech

第一次看到Colin Firth当然是BBC的傲慢与偏见. 好像是1996年无意中一个周末的下午在中央电视台看的. 屏幕上初见达西先生, 估计是任何人扮演我都会喜欢的. 非常喜欢Elizabeth 那双带笑的眼睛, 而达西就自然而然是Colin的高富帅的形象了. 那时候还不知道他叫作Colin Firth, 知道他的名字是到美国后看的Bridget Jones's Diary. 发现他竟然和傲慢与偏见里那个萎缩, ludicrous的Mr. Collins名字相近.  Bridget Jones's Diary实在太过分了, 两大British帅哥为一个胖胖的女孩大打出手. 幸好Rene Zellweger也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 否则要嫉妒了. 


两年多前知道King's speech的时候就很想去看, 想看的原因就只是因为是Colin Firth的片子, 没有想到他凭这部片子从一个character actor 成为了Oscar影帝. 我直到最近才在一个周末的中午在netflix上看到这部电影. 电影平静的开始, 平静的结束, 我呢, 在最后那场演讲中平静的留下了眼泪.


Colin还是一副British的骄傲的样子, 举手投足都带着生来具有的优越感, 内心确深深为口吃而自卑, 他的心理都是十分细微的表现出来的. 其实我更加喜欢Lionel的表演. 演尽了一个普通人的智慧, 自重和忠诚.  


我最喜欢的一句line就是, 当Bertie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演讲后, Lionel还是告诉他, you still stammered on 'W's (很有一个老师的尊严). Bertie骄傲的说, I have to throw a few of them, so they knew it was me. 真是可爱极了. 


Downton Abbey 


最初知道Downton Abbey是从杂志marie claire上看到的介绍. 起初以为是一部cynical 的British TV series. 可是没有想到充满了British manners. 可惜到现在为止只看到了两个seasons. netflix你快点更新吧. 


Downton Abbey说的是贵族Grantham一家. 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开始, 从而引起的重新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他们一家只有三个女儿).  主人们在大堂里斗智斗勇, 仆人们在底层的厨房里也积极发表意见,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喜欢这部电视剧的理由太多了, 片头非常美的音乐, 幽默机智的对话, 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爱情, 宏大的场景和非常细心制作的细节. 可是我最最喜欢的是里面很多充满dignity的地方: 仆人Mr. Bates和Anna的bigger than the sky personalities; 一个女孩子不想再作仆人了, 想做秘书, 她用的说法是, I don't want to work in service any more; Lady's maid 在厨房里对Matthew说三道四被Lady Grantham偶然听到后严厉批评, 可是她还是理直气壮的反抗, 厨房本来就是仆人聊天休息的地方, 她在这里有说话的权利. 


Google到一篇在New York Times上的剧评, 标题是"A bit of Britain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比起武力的入侵, 文化上的共鸣也许会更容易而且更长久. 


在hulu上看完第二季, 最后一集下面有个观众的comment, "Who else smiled when Matthew proposed?" ^_^


非诚勿饶


我一直以为我最开始看非诚勿饶是2009年底在中国探亲的时候看的. 可是后来才知道非诚勿饶是2010年初才开播的. 那我是怎么追看到非诚勿饶的? 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把为为从中国接回来后就没有再看了, 一直到2011年底回国又开始pick up. 2012年非诚勿饶登陆YouTube, 一发不可收拾, 把Youtube上的都看完了. 

为什么喜欢非诚勿饶? 

轻松

When Harry met Sally里有一句很深印象的台词就是, 当Sally的闺蜜Marie结婚后看到Sally还再为dating烦恼, 对自己的老公说, tell me I'll never have to be out there again. 本来是相亲节目, 没有压力的大妈完全当成娱乐节目来看. 经常被里面的对话笑得乐不可之. 不过还是有一些美好温馨的节段, 大妈在音乐的感染下偶尔还会被弄哭. 

喜欢孟非

几乎是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孟非, 准确原因不清楚. 说话有意思, 靠谱, 反应很机智, 觉得他好像就是身边那些说话比价幽默的同事的感觉. 慢慢发现他很有社会良知, 回国还买了他的随遇而安, 读了他的博客, 后来竟然还开始看他的非常了得. 很喜欢他在台上招呼介绍他的小年轻同事时的样子, 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对身边人很好, 很随和的人.     

喜欢黄菡
    
看到节目多了黄菡老师之前, 就从网络上得知非诚勿饶多了一位党校来的女嘉宾. 当时瞬间觉得要在节目里开讲马列主义了. 可是真正在节目里看到黄菡老师, 感觉是she is amazing. 这个故事又一次告诉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所见为实(想起虎妈战歌一书, 骂声一, 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完过).黄菡老师的点评都有自己的角度. 我记住的有两句: 一个是有一名女嘉宾结论性评论完台上男嘉宾后, 她说, 事情的背后有很多种可能, 你为什么就这么确定的定下一个结论? 还有一句就是在和人了解不多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评论, 尤其是那些负面的评论. 黄菡老师最让我impressed的地方是, 以她的年龄和身份, 教养, 优雅, 理智都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是难得是她还很有童心, 会脱口而出一些很有意思, 很可爱的话. 她本人也强调善良是她最推崇的品德. 记得以前听说过一句话, "聪明, 美丽, 善良中最多只能取两样", 是不是可以宣布不成立了? 看过黄菡老师写过的她对孟非的评论, 尽显她的文字的功力. 想来想去, 黄菡老师和孟非的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对人态度的一致. 不管是对普通的嘉宾和还是对到访的celeb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