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的我, 长大也是一个不是很清晰的梦. 八十年代有一次妈妈去日本短期出差, 有置装费可以购置一些衣服, 我记得自己穿上妈妈新做的海军蓝A字裙和高跟鞋在床上走来走去, 不舍得脱下来. 今天的我不穿花衬衫, 也不带项链 (因为我的脖子上挂着badge), 可是我穿高跟鞋, 也穿窄裙, 烫着牛顿一样的卷发. 更重要的是, 人到中年的我从踏实工作中, 从真诚待人中, 从渐渐建立的合适自己的clothing style中, 从艰难的减下去的别人肉眼不能识别的体重中, 中年的自己反而有了年轻时不曾有过的自信和快乐. 三毛说, "流去的种种, 化作一群一群的蝴蝶", 也许, 生命的美丽只有在成长中才会彰显她的答案.
古人都用豆蔻年华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青春的女孩子, 可是我的年轻时代不能说过得很悲摧, 但实在是和美好什么的搭不上边.
虽然回忆会让过去一切都变得美好, 可是还是有一样东西让你不得不面对真正的过去, 那就是老照片. 终于有勇气开始翻看自己的老照片, 回顾一下自己是怎么从小胖子变成大胖子再变成今天的老胖子.

(要说基因真是强大, 为为两岁的时候以灰为美(整天都要穿那件灰衣服), 三岁的时候衣服要穿带帽子, 前面有zipper的; 一岁半的瑶瑶也不让小哥哥专美, 在Ross里面看到一件白色的dress上面有一朵红花, 忙拉住并宣布所有权, "瑶瑶". 和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买一件衣服的爸爸一比, 估计这个基因是从我这里来的.)
我的人生中如果曾经美丽过, 那就是小学六年纪到初中一年级. 初一下学期我带上了眼镜, 我记得有一两个男同学专门跑过来对我表示惋惜, 我当时还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大惊小怪; 从初中二年纪开始我急速发胖, 我的一位看上去很粗其实心很细的体育男老师对我说你怎么胖了这么多,他恐怕作为老师也觉得可惜吧。 可惜那时候什么也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健康饮食和运动减肥。
这是我十二岁的样子, 我多么希望这是我十八岁的样子呀!
这是我们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family vacation. 衣服是我的姨姥爷送给我们的. 他专门从哈尔滨南下长沙来看我们, 原来是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我记得好像让我挑一件, 可是我件件都喜欢呀.

这条裙子的布料是我自己选的,自己和裁缝讲要做什么样子。对它充满了憧憬。去取衣服之前几乎激动的睡不着觉。可是看到后失望的说不出话。裁缝做的太短太窄了,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样子。这条裙子恐怕也只是这么照相留念了一下。
大学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不过没有关系, 每个女孩子的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芙蓉姐姐, 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流连往返, 在那里我是安全的,是永远popular的 :).
芙蓉姐姐来了 :)
95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广州度过的。能够去南方沿海城市看看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中间的深圳一日游更是让我比以后出国还要激动。我还记得贪婪的远远的一瞥深圳湾,心里说我见到"大海"了。现在的我住在离海边一个小时车程的城市,却再也不会有了第一次看到"海"的欣喜万分的心情。遗憾的是,这以后二十年我都没有机会再去过深圳,这个曾经让我突然想努力,突然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突然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地方。
大学的时候看东京爱情故事,我年轻时代唯二的最爱(另一个是大话西游,请原谅我的品味)。那时候看到梨香的打扮,就好像现在我可爱的一岁半的女儿看到新鲜的东西一样,心里面由衷的发出"wow"的感叹。不确定有没有被它influence, 反正从此一直热爱简单和亮丽。多年后看过很多时尚电视剧,像sex and the city, cashmere mafia, lipstick jungle, 里面眼花缭乱的装扮的确非常养眼,我很爱看,可是却都不符合我简单至上的标准。我唯一喜欢过的打扮是friends里面的Rachel, 觉得很feminine. 这么多年我比较喜欢的fashion icon应该就是Jacqueline Kennedy,喜欢她的effortless style。后来也很喜欢Michelle Obama 和Kate Middleton。不过并不是她们所有亮相的衣服我都喜欢,比如说Michelle 有些衣服太过playful, 还有不喜欢Kate的蕾丝dress和她世纪婚礼上的婚纱.
说远了,话说毕业后来到北京, 我的生活开始了新的篇章. 工作和独立会给人带来自信. 我开始和年轻人social. 每个月1000人民币的工资也可以让我每周去西单, 双安这样的大商场逛啊逛。喜欢周末晚上带着几个商场购物袋和roommate坐地铁回家时又疲惫又内疚又满足又有些茫然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买真唯丝比较多, 一件一百多元, 一个月买几件衣服后我就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了. 我姐姐那时侯说, 我挑衣服的时候是最自信的, 如果我做什么事情都能像买衣服这样从容就好了(我买衣服从不需要别人给我出主意,买错了也不患得患失,(买)错则(下次)改之).
(这么多年我给自己总结出了一大套 what not to wear理论,我不穿knit (身材不好), 不穿animal prints(气质不符), 不穿denim (不够feminine), 不穿above knee skirt (这还用说吗), 不穿maxi (显的更高了), 不穿lace(Ewww), 不穿turtle neck (脖子短), 不穿see-through(你懂的)。。。 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错误的purchases中总结出来的.)
我那时候喜欢穿白色的oversize cardigan 和里面鲜艳的sweater,平底皮鞋。估计潜意识里从梨香那里学来的。里面的sweater是我非常喜欢的,是回长沙时买的,是一个作家的牌子,好像叫做郑浩,大概是96元人民币。衣服也许现在还在,可是我无论如何也穿不下了,悲哀。
司马台,雾灵山,圆明园,香山。年轻真好,北京真好!当然是现在的时候再看。回忆里没有了对前途的忧心忡忡,也没有了不愿意再孤独的渴望 :)。
照片里的衣服都是我姐姐从新加坡买的寄过来的。我是不会再穿任何knit的T恤了,而且也不再会深绿配浅绿 :).
我在西雅图的两年多没有找工作。口袋里没有了任何收入却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我开始长期泡在bbs上, 里面的fashion版让我认识了各种名牌.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网上也一样,无数大坑.还 知道了很多"知名"ID,现在也都烟消云散了, 和我的时间一起。
那段时间我很喜欢去西雅图的downtown逛, downtown被两大department store, Macys和Nordstrom占据着, 在金碧辉煌的店里穿走, 我心里曾经想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在这里买衣服. 来到湾区后, 看到Macys里面减价的衣服被人扔的满地都是, 大部分衣服的价格打完折后和白菜一样。我不禁狐疑, 这是我那个曾经幻想过的Macys吗?
小结一下,自己下面几种牌子的衣服比较多。
Casual corner
我结婚时买了一条裙子, 裙子上是美丽的花, 我永远的style. 这个牌子我还记得叫做Casual corner, 可惜已经out of business了. 我的第一套suits也是Casual corner的,我记得是准备找工作之前在Lincoln买 的,花了260美元,同时还给自己买了一瓶叫作Lucky的香水,现在在Walmart可以买到 :)。我记得卖香水的SA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她好像刚做没多久, 很惊喜的说谢谢我,而不全是基于礼貌,我们俩个就互相谢了又谢!很温馨的回忆。
Chadwicks

Macys, Nordstrom Rack
到了弯区后开始工作, 我的逛街时间也多了. 我比较喜欢逛department store, 价格便宜量又足(选择多). 大厅里面汇集了各种牌子, 我喜欢那种逛不完的感觉. 每次走进商场里, 我的眼睛就锐利的从一排排 70% off的架子上扫过, 然后手迅速的fumble through the price tags. 从Macys和Nordstrom Rack里买过很多衣服, 可是都是贪便宜买的, 没有几件让我真正喜欢的.
Victoria Secret, talbots, New York Company
Victoria Secret 的catalog太害人了。各种funky的衣服让她家的super模特一穿都象金缕玉衣一样,结果买回来才发现是皇帝的新衣。后悔过无数次后才不再看她家还再孜孜不倦的寄来的catalog,直接recycle.
Ann taylor
写到这里我好像是给我们公司做广告了。这几年我终于找到了合适自己的牌子Ann taylor. 觉得她chic and casual. 不过都是从ebay上买的,因为选择多,而且我不在乎是否过季,只要衣服是新的就可以了。
我喜欢买衣服,是因为我不会舞蹈,不会唱歌,不会写文章,不会乐器,衣服是唯二可以让我being creative and express my individuality的事情了。每天早上我会花两分钟想想今天打算穿什么。通常是挑新的穿。穿衣服我最看重颜色搭配, top如果是鲜艳的,bottom就一定是solid dark,总之要越contrast越好; 还有质地搭配,wool的裤子和cardigan中间我会穿丝质感的blouse;长短搭配就是穿七分裤要配长一点的top,经常是mini dress,穿pencil skirt上衣就一定要fit and short. 这已经成了我每天单调生活的一点小游戏。每天开车上班在cubic里坐下,对着电脑一天,下班再开车回家,我经常都不记得自己这一天穿的是什么,可是如果我没有搭配好,潜意识却非常影响我这一天工作的心情,会有点强迫症似的很想早点回家start over. 就好像我的一天一定要start with shower 和一大杯茶一样。
三毛说,“老师不可能懂得一只口红并不只是代表一只口红背后的那种意义”。世上的生命大多朝生暮死。长大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其实殊途同归,每个女孩子都曾有过美丽的梦,大概就是心中的蝴蝶的颜色。